新课程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 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827101806]
   2007年8月29至30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 主办。来自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和省市教育研究机构等 20 家单位的近 40 名专家、教师和教研员出席了会议。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于友西主编)已经使用数年。 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 该教材 需要进行相应修订。为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于 2007 年 7 月 2 0 — 2 1 日在北京召开教材修订编写研讨会,恭请 会议的主要内容 是讨论在中学 新课程 改革的 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新趋势。 聂幼犁 (华东师范大学)、 叶小兵 (首都师范大学)、 赵亚夫 (首都师范大学)、 姬秉新 (西北师范大学)和 陈其 (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五位历史教学界的专家做了专题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社社长王宏凯主持会议并发言。


   聂幼犁做了题为《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报告,提出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属于公民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必须以时代要求、国情特点和学生主动有效的发展为宗旨,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等实践条件,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发展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这种素质表现为隐性的思维品质和显性的实践能力。


   叶小兵所做报告题为《历史教育学课程与教学的若干问题》,报告认为在目前历史师范专业遇到生源质量的下降、基础课程的削弱、教育课程的脱节、教学实践的不足和分配形势的严峻等一系列危机的情况下,历史教育学应该从课程和教学两方面考虑改革的问题,在课程上要考虑课程框架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重点的确定等几个问题,在教学方面要考虑教学方式的转变、实际案例的充实、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加强等几个问题。


   赵亚夫做了题为《从课堂实录看教学分析》的报告,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对课堂实录的深入详细分析,提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法研究应该植根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使历史教学更实际、更有趣、更有挑战性。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法研究应该突破程式化的经验总结式的研究模式,瞄准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做多种范式的教学研究,在具体的教学问题方面下功夫,研究操作方面的问题,即 “ 怎样教,才更好 ” 的问题。


   姬秉新做了题为《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探讨》的报告,认为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是非专业教育的通识性知识,应该用适合中学生认知的方式和语言展现。其教授方式应有利于中学生较好地获得基础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能力,受到健康、科学的思想熏陶。搞好历史新课程教学,应注意方式方法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依然需要以讲授为基本形式,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精彩讲述,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活动 , 如小组讨论、参与式活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模拟剧、全班或分组辩论会、观看历史影视材料等,以丰富教学形式并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陈其做了题为《历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报告。报告讨论和分析了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中学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和教材建设情况。报告认为中学历史教材建设获得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关历史教育,包括历史教材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专著纷纷问世,探讨历史教育理论和历史教材编写的理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教材的建设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报告还分析了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近年来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召开得很少,此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家围绕着 5 位专家的报告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探讨在高校历史教育学的教学中以及中学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使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历史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历史教育学课程应该在课程和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在内容上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相结合,解决具体如何做的问题;教学方式也应该转变,充实实际案例,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与会代表也提出,应该增加历史教育学的相关配套课程,如历史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历史教材的分析解读等。


imageimageimageimage

留言/评论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